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及绿色发展要求,2025年7月,学院“聚焦绿色发展,共筑生态新篇”绿色发展实践团赴辽阳市罗大台镇开展实践活动,深入文明乡村、田间地头、环保车间,以专业背景为支点,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实践,重点探寻农业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以青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青年视角回应乡村需求,以青春智慧助力乡村绿色发展,以担当作为展现新时代环境人的青春风采。
01架设绿色发展桥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落地生根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展学校与乡村合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实践团走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辽阳市罗大台镇樊家屯村,开展实践活动。活动中,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樊家屯村文明乡村治理积分制的管理模式,品尝了樊家屯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食药菊花茶和牛奶鲜食玉米。随后,双方就直播宣传、绿色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交流。


随后,实践团在村内进一步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所学知识,将其运用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中,切实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02方寸屏幕连接山海——青春主播点亮田间地头
实践中,团队成员来到樊家屯村鲜食玉米种植基地,在田间地头调研牛奶玉米产业、考察冷库运营、与种植户田间交流,在此基础上制作了《樊家屯村鲜食玉米推介视频》。
同时,团队成员将直播间搬进了农田,用镜头为樊家屯村特色农产品——鲜食牛奶玉米,拓宽销路,注入青春活力。直播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化身新锐“主播”,同学们不仅详细讲解了牛奶玉米的种植环境、营养价值、储存方式、试吃感受,还分享了产品背后的农耕文化和乡土故事。主播们纷纷表示“这玉米好甜呀,鲜得能掐出水来”。本次直播,既为樊家屯村鲜食玉米拓宽了销路,更成为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育人课,是“课堂理论”走向“田间实践”的深度蜕变。

03方寸之间承载绿意——创意海报点亮村民环保心灯
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创意,精心制作宣传海报,以生动形象的图画和简明易懂的文字,向不同群体传递绿色节能知识。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村民家中到农业合作社,每一张海报、每一次讲解都凝聚着实践团成员的用心,让环保理念在互动中落地生根,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04行走在阡陌之间——触摸乡村绿色发展的时代脉搏
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走进罗大台镇樊家屯村和土岗子村开展调研。调研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村里的道路整洁干净,较为宽阔,道路两边种满了鲜花,居住空间、采暖、供电供水、通信网络等生活问题基本解决,村子中的生活垃圾统一放入家门口的回收桶内,有专人每天两次集中收集处理,生产垃圾主要以牲畜粪便为主,调研的村子均没有对其进行回收处理,粪便直接用于农田。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采用分散式处理,每户的污水回用到田间,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部分人家已经配备了马桶。


同时,实践团成员在村头巷尾,拿着自制海报,结合村民实际生活,耐心讲解秸秆还田的好处;结合生活案例讲解节能技巧,倡导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让环保理念融入居民日常;在辽阳隆丰农业产业基地,实践团成员参观生态农业模式,了解有机种植与资源循环利用的情况。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根据调研结果撰写了《罗大台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05车间里的绿色革命——探访现代企业的低碳循环发展之道
辽阳市罗大台镇的产业主要以水泥、采石行业为主,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深入辽阳市冀东水泥有限公司的核心腹地——绿色节能车间,亲身触摸传统产业在科技驱动下的深刻蝶变。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带领同学们实地参观了工厂的绿色生产流程,详细讲解了每一部分节能改造后的能效。在中央控制室内,智慧屏幕让实践团成员眼前一亮,生产全流程的万千参数在此汇聚,如绿色工厂的清晰脉络与智慧神经。能耗与排放的关键指标实时跃动,水泥厂固有的“烟尘弥漫”印象,被眼前的“数据森林”与“智能操控”刷新。


同时,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辽阳市河东新城污水处理厂,全流程调研了污水的处理流程,整个处理过程通过中控系统精准调控,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注重资源回用和臭气控制,体现了环境效益与运行效率的平衡。


所谓“绿水青山”,在今日中国智造的版图上,正由这些跳动的数据和冷静的指令,一砖一瓦地坚实垒砌。它昭示着,当青年学子的求知目光与产业升级的澎湃脉动同频共振时,传统工业的绿色未来便拥有了生生不息的动能。
06点绿成荫汇入万家——青春宣讲点亮乡村绿色生活理念
实践团成员立足专业优势,将绿色低碳的种子精准播撒至乡村土壤。实践团成员化身环保使者,面向罗大台镇各村代表精心策划并开展“绿色·低碳·环保”主题宣讲。从一度电的旅程看家庭节能潜力,到社区垃圾分类实效数据证环境改善之径。当抽象的“双碳目标”具象为随手关灯、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的日常选择,村民们的可持续生活的意识便悄然觉醒。大家纷纷表示,“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处,要把今天学到的内容传递给邻居们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07播撒绿色的种子——绿色智慧赋能乡村未来发展
实践团在调研过程中结合调研结果对当地绿色发展及乡村振兴提出建议。针对樊家屯村鲜食玉米,建议打造鲜食玉米绿色产销体系,并建设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或饲料。结合村内污水大部分用于农田灌溉的情况,建议推进农村污水模块化处理,在人口密集村推广“三格式净化槽+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同时,结合问卷调查,92%的受访者支持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宣传,对村民开设“田间环保课堂”,对企业组织“绿色生产培训。”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专业为笔,以实践为纸,在广袤乡土间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绿色发展图景。通过“实地调研+精准讲解”的模式,让环保理念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行动,从校园课堂走进田间地头。这场绿色之旅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专业支撑,更需要青春力量。同学们纷纷表示,未来将以更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更饱满的服务热情,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绿色篇章,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实践感悟
这次“三下乡”实践让我真正触摸到了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脉搏。在樊家屯村我看到鲜食牛奶玉米的新品种的出现,为村中注入新动力,在隆丰农业的供销社看到本地米面油以实惠价格走进千家万户,在水泥工厂的环保改造让传统生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双赢。在我眼中,绿色发展不是冰冷的数字增长,而是让每一粒米都带着温度,每一盏灯都照见希望。
给排水2302班李修齐
走进辽阳市罗大台镇,亲身参与环保调研,真切意识到绿色发展的根基,在于守护好农田生态这一“生命线”。未来,愿以点滴行动传递环保理念,汇聚众人力量,携手共筑天蓝地绿的生态家园,让绿色铺满家园。
建环2402班姜东灏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团走进了辽阳市罗大台镇。了解并品尝了樊家屯村特色牛奶玉米,并且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了直播宣传。同时,跟随实践团在当地多个村庄进行调研及宣传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之间的联动,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意义。
给排水2301班宁裕晴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走访及调研,亲见玉米生态种植、农业绿色发展、水泥厂环保转型、污水处理厂的全流程工艺等,深刻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此行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竭尽全力宣传绿色环保理念,为守护绿色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给排水2302班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