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与环境工程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沈阳建筑大学),原名称为辽宁省高校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研究中心。始建于1985年,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省级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014年升格为辽宁省教育厅B级重点实验室。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研究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400余万元,包括安捷伦ICP-MS7500CX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日立Z-5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安捷伦6890N气相色谱仪、1020ATOC测定仪、伯乐梯度PCR仪、凝胶成像仪、高速离心机、尼康生物显微镜、安捷伦8453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大型水质工程综合实验平台等。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可完成水质检测分析、室内环境检测等市政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市政与环境实验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辽宁省科技厅、教育厅等科研项目。
实验中心目前有专职人员6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8人,副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15人;博士学位46人,硕士学位17人,学士学位1人。
实验中心以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土木工程一级博士学科点下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市政工程学科”两个博士学科点为主体,并设有“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市政工程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三个硕士学科点,以成为辽宁省建筑节能、水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实验中心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技术整合,各学科形成了包括低能耗建筑节能技术、多能源系统集成技术、各类废水修复处理技术、地下水资源与污染修复技术等特色显著的关键核心技术,实验中心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围绕这些核心技术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大量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以技术成果为依托进行地方服务工作,为各类企业部门解决技术难题。
实验中心各学科领域承担了大量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20-2022年承担国家级项目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4项。承担省部级项目32余项,市级及其他项目11项,横向课题31项。纵向科研经费1117.85万元,横向课题经费544.32万元。发表论文277篇,被SCI\EI收录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等156项,省级奖励6项,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23个。积极服务于辽宁省和沈阳市的地方建设,参与编写了《辽宁省供水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地方标准《辽宁省二次供水技术导则》,参与编制辽宁省水利厅《辽宁省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规程》工作,在制度上帮助政府建立长效节水机制。参与编制“辽宁省城镇供水‘十四五’规划”,为辽宁省实现城镇供水智慧化贡献力量。依据辽宁省“十四五”规划和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参与制定7项相关标准。
学校通过学科建设处、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人力资源处、资产管理处等各职能部门给予了实验中心在政策、人才建设、资金设备投入、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大力支持。学校每年下拨学科建设经费120万元,用于各学科建设发展;投入中央与地方共建资金近119.5万元建设建筑热工基础及智慧管理仿真实训教学平台,248万元购置环境舱等大型设备,40万元建设了实验室通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