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日戏水虽清凉,防溺“红线”莫轻忘!
2025-06-24 19:17  

夏日炎炎,游泳、戏水成为不少人消暑的选择,但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青少年和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更需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一起了解这些知识,守护生命安全。

溺水的危险,远比想象更可怕

据统计,溺水是导致青少年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尤其在夏季,因游泳、野外戏水、盲目施救等引发的悲剧频发。野外水域看似平静,实则暗藏致命风险:

1.自然水域暗藏危机:江河、水库、池塘底部地形复杂,可能存在暗流、漩涡、淤泥或尖锐石块,极易造成溺水或受伤。

2.温差与体力消耗:野外水域水温较低,突然入水易引发抽筋;长时间游泳更会加速体力透支,导致意外发生。

3.错误认知酿悲剧:部分同学高估自身水性,或因同伴怂恿而冒险下水,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青少年大学生防溺水六不准

1.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2.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如江河、水库、池塘等。

3.不盲目下水施救,遇同伴溺水,立即呼救或拨打110,使用救生圈、竹竿等工具救援。

4.不熟悉水性时,不贸然跳水或潜水。

5.不酒后游泳,避免因意识不清而导致意外。

6.不轻易相信水性好就安全,野外水域环境复杂,风险不可控。

溺水自救与施救,科学方法是关键

自救方法:

1.保持冷静:呛水时屏住呼吸,放松肢体,让身体漂浮。

2.调整姿势:头后仰,面部露出水面,深吸浅呼,等待救援。

3.借助漂浮物:抓住水中漂浮的木板、树枝等物品。

4.巧用波浪自救:若遇漩涡,顺着水流方向侧身游出,避免正面抵抗。

科学施救:

1.优先呼救:立即拨打110120,同时呼叫周围成年人帮忙。

2.智慧救援:利用救生圈、长竹竿、绳索等工具施救,避免手拉手盲目下水。

3.专业急救: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异物,进行心肺复苏(CPR);若呼吸心跳停止,需持续施救至专业人员到场。

 

 

 

岸上不同情况下的急救措施

在遇他人溺水时,应根据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不同状态,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1.若溺水者清醒,有呼吸时应该使其保暖,等待救援人员到来或送医院观察。

2.若溺水者呼叫无反应,但仍有呼吸时,应立刻清理其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防止误吸,等待120

3.若溺水者无反应、无呼吸时,应立刻开始心肺复苏进行基础生命支持。

4.要掌握正确的施救方法,一些大家熟知的肩顶法”“顶膝法”“抱腹法等控水急救法其实是错误的,甚至活着的人都可能因控水而误吸、窒息死亡。

错误控水法——肩顶法

错误控水法——顶膝法

错误控水法——抱腹法

特别注意,淹溺导致心搏骤停时,胸外按压和呼吸同样重要,两者都不能忽略。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中断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重于泰山!

愿每位同学都能远离溺水风险,平安快乐过夏天。

 

关闭窗口